关于新城
1977年一女子拿“00001号”烈属证来首都,邓小平得知后亲自接见
发布日期:2024-09-09 13:17    点击次数:81
 

1977年,一位中年女子不远千里地赶到了首都北京,她自称自己是一位烈属,并且还手持着“00001号”烈属证。当时邓小平公务十分繁忙,但得知这个情况以后,仍然立即亲自接见了这个女子。那么,这个手持烈属证的女子究竟是谁?为何她会拥有“00001号”烈属证呢?

这名中年女子名叫丛丹,她是大名鼎鼎的烈士丛德滋的女儿,丛德滋是早期共产党员,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1942年的时候为革命而牺牲了。

丛德滋是辽宁人,他出生于农家,自幼家境贫寒,经常连饭都吃不饱,好在丛德滋的父母非常深明大义,坚持让他读书,而丛德滋又聪明好学,在他十九岁那一年,丛德滋成功考入了东北大学。在那个年代,大学生是非常罕见的,更不用说像他这样出身于贫苦农家的大学生了。在丛德滋二十一岁的时候,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然后便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此时还是东北大学一名普通大学生的丛德滋面对日本人的侵略行径,感到无比义愤填膺。

此后的几年里,年轻的丛德滋多次参加救亡图存运动,然而由于敌人太过强大,这些救亡图存运动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了。1933年,二十三岁的丛德滋以优异的成绩从东北大学毕业了,毕业以后,怀揣着抗日报国的理想,年轻的丛德滋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张学良的东北军。对于丛德滋这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张学良将军可谓是无比赏识,很快便将他提拔为了自己的机要秘书,对他非常信任,无论大事小事,张学良将军都要跟他商量,足以可见张学良将军对他的重视了。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年以后,丛德滋这个爱国青年便因为发表谴责蒋介石的文章,以至于使蒋介石在看了他的文章以后勃然大怒,年仅二十四岁的丛德滋便被国民党军警给逮捕关押了。自己的亲信被国民党军警给抓了,这让张学良将军大为恼怒,于是张学良将军便亲自找到了蒋介石,在张学良将军说服下,蒋介石便下令释放了丛德滋。经此一事,张学良将军非但责怪他,反而更加信任他。后来,丛德滋还创办了当时著名的报纸《西北向报》、《西京日报》、《西京民报》等,宣扬抗日救国、救亡图存的主张。

丛德滋在这些报刊上发表了很多宣扬抗日救国、救亡图存主张的文章,引发了许许多多的爱国青年及有志之士的共鸣,使得无数爱国青年和有志之士投身到了抗日的战场上。在此期间,丛德滋还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而成为了一名我党的秘密党员,随后,他便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我党从事地下工作。

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这一切都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因此如今很少有人知道丛德滋这位大名鼎鼎的革命烈士在当时究竟为党和革命做了多少地下工作。但有一点是肯定,丛德滋对革命所做出的贡献一定是非常巨大的,否则,党和国家也不会在他牺牲了以后,给他的家人颁发了“00001号”的烈属证。要知道,我国在革命年代牺牲的烈士何止千千万万,能够被颁发“00001号”的烈属证,这是多么大的荣誉啊。

1936年12月12日,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事件西安事变爆发了,而丛德滋身为张学良将军的亲信,自然也是西安事变的亲历者及参与者。事件前一天的晚上,蒋介石与张学良将军、杨虎城将军及其他国民党政府的军政要员们先是一同在西安参加了一个宴会。

宴会结束以后,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便开始了他们的行动,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在凌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很多国民党政府的军政要员都没有防备。蒋介石在听到外面的动静以后,当即便被惊醒了,蒋介石是何等警惕的人,这下他什么都明白了,一下子便察觉到了危险。于是,蒋介石便打算跳窗逃生,要知道,蒋介石也是行伍出身的,他对于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还是非常自信的。

随即他便跳向了窗外,或许是由于年纪大了,他这一次的跳窗逃生失败了,还受了伤。尽管已经受了重伤,但蒋介石仍然不打算束手就擒,而是开始东躲西藏,然而由于寡不敌众,蒋介石最终还是被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派出去搜捕他的士兵给捉拿住了。据说,在蒋介石被扣住以后,这位政治强人对自己的命运感到非常悲观,因此还特意为自己写下了遗书。

在此期间,张学良将军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同他商量,可以说,丛德滋为西安事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安事变发生以后,一时之间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也集结了大量兵力准备讨伐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得知了此事以后,非常担忧自己丈夫蒋介石的人身安全,唯恐他遇害,因此,她极力反对和阻止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安方面用兵。

在她看来,一旦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安方面用兵了,那么自己的丈夫蒋介石便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是她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在1936年12月22日的时候,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乘坐飞机赶到了西安与张学良及杨虎城进行谈判,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营救她的丈夫蒋介石。

最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最终得到了和平解决,蒋介石也得以获释。然而,发动这一次事变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却在事件得到和平解决以后遭到了国民党政府领导人蒋介石的关押,之后他更是被国民党囚禁了长达五十多年之久。在张学良将军被国民党当局软禁以后,他领导的东北军由于群龙无首,很快遭到了国民党政府的分化瓦解,以至于没过多久,东北军便四分五裂了。

在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参与这一次事件的丛德滋还特意将他参与创办的《西京日报》改名为《解放日报》,其寓意不言而喻,并仍然由他担总编辑。当然,值得一提的是,丛德滋所创办的这份各为《解放日报》的报刊,并非日后我党的著名党媒《解放日报》。在《解放日报》中,丛德滋经常宣扬革命思想,在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以后,连西安事变的发起者张学良将军都遭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软禁,另一位西安事变的发起人杨虎城将军因为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打压,被迫出国“考察”,实则相当于流放。

而《解放日报》,这份创办于西安事变发生期间的报纸,自然更是成为了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国民党政府的打压下,仅仅几个月以后,《解放日报》便被迫停刊了。在《解放日报》刊行期间,身为《解放日报》总编辑写了大量的文章宣传我党的政策,从而为我党的统战工作做了极大的帮助。

《解放日报》停刊以后,丛德滋又辗转于全国各地从事革命工作,在此期间,他还认识了一名名叫王竹青的女子,两个人很快产生了感情,并且还在日后结为了夫妻。王竹青是一个非常深明大义的女子,她对于丈夫丛德滋从事革命工作乃是非常支持的,丛德滋有了妻子的支持,在从事革命工作的时候,他的心里也便踏实了。淞沪会战爆发了以后,一向爱国的丛德滋立即不远千里赶到了上海,投身到了淞沪会战的战场上。

上海沦陷以后,丛德滋于1938年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秘密党员转为了正式党员。后来,丛德滋还认识了我党的重要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和林伯渠同志,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不久之后,在组织上的安排下,丛德滋来到了兰州从事革命工作,还创办了一个名叫民众通讯社的通讯社,积极宣扬革命思想。与此同时,丛德滋还运用自己在国民党军队当中的关系,为自己谋得了一个第八战区政治部秘书的要职,在他的这一身份的加持下,他为党从事起地下工作的时候,也就更为便利了。

当初,丛德滋不辞而别离开了新婚妻子王竹青来到了兰州从事革命工作,这让王竹青感到非常焦急,好在在组织上的帮助下,丛德滋的妻子王竹青也在日后被送到了兰州,这样一来,他们夫妻才得以久别重逢。

尽管如此,丛德滋的妻子王竹青对丈夫从事革命工作仍然是非常支持,她从未抱怨过一句,而是一直默默地在丈夫背后支持着。

1939年,丛德滋和妻子王竹青这对革命伉俪终于有了属于他们的爱情结晶,丛德滋的妻子王竹青为他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让丛德滋感到非常高兴,他亲自为女儿取名为丛丹,丹就是红的意思,这是希望女儿长大以后也能做一个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

1940年,在国民党当局的干涉下,丛德滋任社长的民众通讯社被迫关停了,于是组织上便委托伍修权同志邀请他来延安工作。

然而,令伍修权同志万万没想到的是,丛德滋却拒绝了这一要求,这并非是他对组织上有意见,而是在丛德滋看来,继续留在兰州,才能更好地为党和革命工作。听到丛德滋这样说,身为老一辈革命家的伍修权同志也非常感动,对他也敬佩不已,于是便不再劝他前往延安。

不过,在伍修权同志将要离开的时候,仍然恋恋不忘的叮嘱丛德滋:“丛德滋同志,你一定得注意安全,只要势头不对了,你可以随时离开兰州来延安,延安随时欢迎你的到来!”

可是还没等丛德滋来延安,在兰州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他便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了,丛德滋在被捕以后,表现出了威武不屈的气盖,无论敌人怎么折磨他,他都不曾透露出一丁点组织上的情报给他们。

期间,组织上多次派人营救丛德滋,但国民党当局对他恨之入骨,最终丛德滋在1942年的时候,于国民党政府的监狱中病逝,年仅三十二岁。九年以后的1951年,新中国为他的家属授予了拿“00001号”烈属证。

丛德滋去世的时候,他女儿丛丹年仅三岁,因此,丛丹自记事以来便没有见过父亲,好在后来她的继父高克明对他视如己出,让她重新感受到了父爱。1977年,丛丹手持“00001号”烈属证来到北京,他父亲当年的老战友邓小平亲自接见了她。在见到她以后,邓小平还忍不住感叹道:“像,你和你父亲长得简直太像了!”